健康咨询
当前位置:首页 -健康咨询霜降,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进入霜降节气后,冷空气越来越频繁,早晚天气较冷、中午还比较热,昼夜温差大,秋燥明显。此时不小心养护,会很容易伤及体内阳气,到冬天和来春就多病体弱。俗话说“霜降做对三件事,静待明春阳气升”,你知道这三件事分别指的什么吗?
孟奇鹏孟氏小儿推拿温馨提示:秋冬养阴重点在于滋养和收敛,需要合理调整饮食起居习惯,以配合季节阴阳生发规律。霜降过后,注意以下三件事,滋阴育阳,远离病扰。
第一件事:防燥
秋金主燥,深秋时天高云少,阳光强、风多,降雨少,这更加剧了秋燥之气。防燥的关键在于润肺。此时要多喝温水,水中可以加入一些蜂蜜,《本草纲目》中载:蜂蜜有五功:清热、补中、解毒、润燥、止痛。霜降过后经常服些蜂蜜,可以防止秋燥伤体,可以更好地润肺、养肺。还可以多食梨、苹果、柿子等水果;多以百合、银耳、红枣等做粥,润肺养阴。
第二件事:防寒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,有些人“能春夏不能秋冬”,指的就是阳气弱的人。阳气弱的人,体内热能不足,不能温暖躯体,所以畏寒怕冷。这类人在霜降过后要注意养阴以壮阳,做好保暖防寒,多以热水泡脚,注意颈部保暖,护好腰部勿受寒。除此之外,还要注意适当地户外活动,以促进躯体产生热量,辅助调节躯体代谢机能。要注意不可剧烈活动,可散步,打太极、八段锦等舒缓运动,微微出汗即止,排毒泄寒不过度。
第三件事:防悲
俗话说:秋风秋雨愁煞人。深秋万物凋零,本就容易让人心生“伤春悲秋”之感。肺应秋金,而肺在志为悲忧。阴气不足之人,更容易在此时触景伤情,内心产生凄凉、忧郁、悲戚情绪。悲忧过则肺气消,所以不少人一到深秋就总觉得呼吸气短、肺气不足;睡眠不佳、压力倍增。所以秋冬养阴,还要注意悲秋耗阴。多出门晒晒太阳、加强光照;多开解自己,调动兴奋性;不使自己沉于情绪无法自拔。
深秋霜降,注意防燥、防寒、防悲,秋冬滋阴气,助阳气升发,待春来花开之时就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。